“拓展国际视野 激发创新思维” ——贵州大学“大北农创新班”2024年剑桥大学研学纪实

为加快推进贵州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由“贵州大学大北农发展基金”资助“贵州大学大北农创新班”植物保护、化学生物学30余名优秀学子暑期赴世界顶尖学府英国剑桥大学开展“探索AI,链接未来——科研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在为期两周的研学学习中,贵州大学大北农拔尖创新班优秀学子亲身体验世界顶尖学府的文化魅力,深入了解人工智能AI在化学、农学领域的前沿应用,感受剑桥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国际化的教育环境。此次研学项目对贵州大学拔尖创新学生培养,不仅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学术探索,也是对学生全球视野开拓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是贵州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行前,校长宋宝安院士、陈祥盛、王锦荣副校长对同学提出要珍惜机会,勤勉学习,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要求。

开营仪式:智慧与幽默并存的学术交流


84日,访学团在剑桥大学修斯学院的数字化未来教育中心(Digital Education Futures InitiativeDEFI)举行了开营仪式。DEFI学术主任Rupert Wegerif教授致欢迎辞,他向贵州大学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生动地分享了人工智能(AI)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集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和对话教学(Group thinking)的价值,以深邃的学术洞见和热情洋溢的致辞,表达了对贵州大学学子的热切期待,希望此次研学项目能成为贵州大学学子学术生涯中的一抹亮色。Rupert Wegerif教授以幽默的语言拉近了与学生们的距离,营造出轻松活跃的学术氛围。  

贵州大学对外合作处处长、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颖代表学校感谢剑桥大学未来教育中心的精心安排,并向剑桥大学师生介绍了贵州大学的建设发展,她表示,此次访学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贵州大学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她分享了贵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首次全额资助拔尖创新优秀学生赴世界顶尖大学访学的目的,以及学校对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拔尖创新人才的信心,希望通过与剑桥大学的首次合作,以及集思未来研究院的支持,能够让贵州大学更多的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访学内容:深度学习与国际视野的拓展


为期两周的研学期间,剑桥大学修斯学院的教授们倾囊相授,全英文的讲座为学生们打开了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从AI的基础定义到其在文献调研中的应用,从伦理考量到翻译中的创新实践,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思维的盛宴。同学们不仅认真聆听,更积极与教授们互动,提出了一系列深刻且富有洞察力的问题,展现了贵大学子深厚的学术功底与探索精神。课后,同学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认真完成作业,深入讨论,对教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

在剑桥的每一步,都是对知识和历史的深刻致敬。国王学院的哥特式建筑,是徐志摩和金庸先生梦想的摇篮,他们的足迹和作品,激励着我们追求学术的深度与艺术的广度;剑桥植物园万种植物,康河畔的垂柳,轻轻拂过,仿佛在诉说着浪漫与智慧的交融;三一学院,牛顿的苹果树下,霍金的智慧之光,照亮了宇宙的奥秘,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科学探索的火花;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诺贝尔科学奖的孵化器”,更是“科学的殿堂,人才的摇篮”。圣约翰学院的叹息桥,见证了无数学者的智慧;冈维尔与凯斯学院,作为霍金的学术家园,更是科学探索的象征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更是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剑桥大学的每一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同学们在追寻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永不停歇。这里不仅有严谨的学术研究,更有无尽的探索与发现,让同学们在文化与科学的交汇点,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与美的永恒。剑桥大学,这座学术圣殿,30位诺贝尔科学奖金获得者在此学习和工作,以其独特的魅力,孕育了无数科学与文化的璀璨明星,更以其深厚的学术氛围,吸引着全球的学子与学者,也成为了同学们心中的追求与向往。



意义与展望:搭建桥梁,推动贵州大学教育国际化


此次访学活动不仅是贵州大学与剑桥大学之间学术交流的桥梁,更是贵州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科研教育国际化进程的生动实践。这次访学标志着贵州大学在国际化教育战略上的进一步深化,也为学校在全球教育舞台上的扩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访学期间,在英国考察学习的贵州大学李飞副校长专程到剑桥大学看望项目推进情况,并与贵州大学优秀校友,剑桥大学商学院江厚元教授交流,希望江教授能为贵大与剑桥大学的合作搭建更好的桥梁,更多支持贵州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发展。

通过本次与剑桥大学项目的合作开展,贵州大学希望借鉴世界顶尖学府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未来,贵州大学将继续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平台,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




结营仪式:携朝阳启程 化感恩奋斗


815日,贵州大学“探索AI,链接未来——科研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访学团在剑桥大学修斯学院的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活动圆满结束,修斯学院举行了隆重的结营仪式。结营仪式上,各小组的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了精彩的全英文mini-project汇报,英国剑桥大学数字教育未来学院Rupert Wegerif教授,Dr.Kevin Martin教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化学与生物学专业“AI辅助艾滋阻断药物设计小组”获得最佳小组奖。本次研学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团队协助能力和沟通技巧,也加深了他们对AI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贵州大学对外合作处处长刘颖,集思未来研究院英国负责人李然为最佳小组团队颁发了证书。

随后,化学生物学专业的俞希希同学代表贵州大学访学团成员发言,她总结了在剑桥大学的学习经历与收获,并表达了对贵州大学和对大北农集团邵根伙博士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剑桥大学各位老师和访学团三位带队老师刘颖处长、杨静书记和李刚老师的由衷谢意。

结营仪式的最后,剑桥大学Rupert Wegrif教授、Dr. Kevin Martin教授与Dr. Imogen为每一位访学团成员颁发结业证书,标志着本次赴世界顶尖大学学术之旅的圆满结束。


结语:开启新篇章,铸就新辉煌


由“贵州大学大北农发展基金”资助“贵州大学大北农创新班”植物保护、化学生物学30余名优秀学子暑期赴世界顶尖学府英国剑桥大学开展“探索AI,链接未来——科研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为期两周的剑桥访学之行,不仅是一次学术知识的探索,更是一次跨文化交流和视野拓展的宝贵机会。

贵州大学与剑桥大学的此次合作,不仅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国际平台,更彰显了贵州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坚定信念。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优秀的贵大学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能继续发光发热,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期待他们将所学所得融入未来的学术生涯,为贵州大学乃至中国的科研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学生感悟】:


化学生物学专业穆鸿源:剑桥大学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在学术的海洋中指引着无数求知者前行。来到这里,我有幸与剑桥的教授们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HIV蛋白质外壳降解剂设计中的应用领域。这些跨学科的合作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还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创新往往来自不同学科的交汇点,正如海洋与天空相接的那一刻,往往是最美丽的时刻。

植物保护专业高倩:在结营仪式的项目汇报中,我将所学的AI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研究课题中进行汇报。这不仅是对我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在植保领域,病虫害防治、农业数据分析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创新技术来解决。AI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这次学习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植物保护专业张钰杭:这次剑桥大学的访学经历让我在知识和思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每一节课程都为我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帮助我深入理解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其背后的伦理问题。通过这些学习,我不仅掌握了许多实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我相信,这次访学的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植物保护专业陈梦莎: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活动,让我认识到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和可能性。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数据安全、版权意识、隐私保护、就业问题等。因此,我们需要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既要充分利用其优势,也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化学生物学专业崔雯慧:我深刻感受到剑桥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老师们不仅在专业知识上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还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责任,以及教会我们在科研工作中如何正确使用各种AI工具。他们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科研工作的热情。

化学生物学专业罗艳米:在剑桥大学,课堂里老师们声情并茂的给我们讲述了AI在研究中的应用。AI在研究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广泛,它如同一把精密的钥匙,正在解锁科学探索的无数新可能。在生物学中,AI帮助我们预测蛋白质结构,如AlphaFold的突破,极大地加速了对生命分子的理解;在医学研究上,AI辅助的影像分析能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如癌症早期筛查;在材料科学中,AI预测新材料的性能,推动了新能源和电子设备的发展;在天文学领域,AI处理庞大的天文数据,帮助发现新的星系和行星。此外,AI还用于优化实验设计,加速药物研发,以及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精度。总之,AI正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深刻改变着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智能科研时代。

化学生物学专业俞希希:我衷心感谢贵州大学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大北农集团邵根伙博士的慷慨资助。不论是在课堂上的积极交流还是团队的共同协作,总之能够到剑桥大学学习我深感荣幸。我将这次经历视为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化学生物学专业杨依丹:除了课堂学习,我们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积极参与课程,和教授及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全英文的授课形式不仅锻炼了我的听力,还显著提高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克服了语言障碍,能够更加自信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化学生物学专业胡成超:这次剑桥大学的访学经历是我人生中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它不仅让我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技能,也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感谢剑桥大学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大北农公司和贵州大学对我们此次访学的大力支持,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继续深造和探索。

植物保护专业翟依晨:收获最大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从最初的研究主题的确定,利用课程上所学知识对主题进行学习,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再到最终的研究主题汇报,每一位组员都体现了自己擅长的能力,参与到其中,出色完成了自己负责的内容,使我感受到了Teamwork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专业刘芳麟:通过学习,AI的应用为我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我利用AI软件去对比我的tRNA的可能存在的结构。通过AI翻译工具,我能够迅速获取外文文献的关键信息,不再受限于语言障碍,并且能有机会向国外的研究人员礼貌进行提问;借助文献管理软件,我能够有效管理文献,尤其是在撰写论文时,使得引用过程更加顺畅,对我今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物理学专业李遥怡:除了学术上的收获,剑桥还给了我很多心灵上的触动。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关怀。每当夜幕降临,我独自漫步在剑河之畔,看着河面上倒映的灯火阑珊,心中便充满了感激与宁静。我感激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有幸踏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学府;我感激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背景资料】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坐落于英国剑桥郡,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是英语世界中第二古老的大学,前身是一个于1209年成立的学者协会。在众多领域拥有崇高学术地位及广泛影响力,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剑桥大学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金三角名校、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及剑桥大学医疗伙伴联盟成员,衍育了科技聚集地“硅沼(Silicon Fen)”。校内共设八座文理博物馆,馆藏逾1500万册的图书馆系统及全球最古老的出版社一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传统学院制,剑桥大学不用专业来命名,一般用创始人的名字命名。剑桥大学共有31个学院,开设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和医学等广泛领域的课程。每个学院的中世纪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

剑桥郡的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成立于1441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设立创建,该学院的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已成为整个剑桥郡的标志和荣耀。徐志摩曾在国王学院以特别生的身份就读,康河的小木舟、垂柳成就了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在此完成,为纪念徐志摩,该校立有徐志摩纪念碑;金庸先生也毕业于该学院,2012年,金庸先生的对联石也在该学院落成。同时,该学院是电影霍金的拍摄地。

剑桥的三一学院(Triniti ty), 156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创建,培养出32名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的毕业生包括牛顿、甘地、培根、拜伦、罗素等知名人物。该学院大门右侧的绿草坪中间,长着一颗枝繁叶茂的苹果树,据说是这树的远祖结出的苹果落到牛顿头上,从而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霍金的博士毕业于此学院。

剑桥的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是剑桥大学的第二大学院,拥有5个庭院,以1589年始建的第二庭院最为闻名,链接该庭院的是叹息桥(由于该桥造型与威尼斯的叹息桥相似而得名)。叹息桥位于圣约翰学院内,进入圣约翰学院可以步行于此桥上。圣约翰学院也是名人辈出之地: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数学家:库奇.亚当斯(海王星的发现者之一)、布鲁克.泰勒(提出泰勒公式和泰勒展开式);理论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量子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

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是霍金生前一直工作的学院,担任该学院的教授和院士。冈维尔与凯斯学院是剑桥大学历史上的第四所学院,建于1348年,该学院建有三重石门:谦卑、美德和荣誉之门,是学生入学、学习和毕业时通过的大门寓意学者的学术道路。学院拥有享有盛誉的医学、法律、经济学、英国文学和历史学术课程,产生了1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包括发现DNA结构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中子的詹姆斯.查德威克爵士和研究盘尼西林的霍华德.弗洛里爵士。学院的院徽是双螺旋DNA。纪念当时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拍摄的DNA晶体X射线激发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解开了生命的秘密—双螺旋结构DNA的发现,该成果成就了两位科学 1962年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剑桥大学数字化未来教育中心(Digital Education Futures Initiative Cambridge,简称DEFI)隶属于剑桥大学最古老的研究生院Hughes Hall,该学院最初是一所教师培训学院,至今仍非常注重教育。DEFI中心旨在建立学术和行业的联系,并致力于为全球健康与福祉、教育、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与数据四个关键领域带来持久的研究。DEFI的愿景是通过建立社区,为数字教育在塑造可持续未来中的作用提供公开对话、研究、反思与思想领导力的空间,从而创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教育体系。

除此之外,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在剑桥大学是赫赫有名的,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蜚声世界的科学家。麦克斯韦、瑞利、汤姆逊、卢瑟福、布拉格等,先后有30位诺贝尔科学奖金获得者在此学习和工作,因此被誉为“诺贝尔科学奖的孵化器”。剑桥的物理系就设在卡文迪许实验室。30枚诺贝尔奖牌的分布情况如下:物理奖达到21枚,化学奖6枚,生理学或医学奖3枚。该实验室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的殿堂,人才的摇篮”。

剑桥郡的 “圣体钟”(Corpus Clock),有个特别名字“蚂蚱钟”,是该地的标志性作品。它是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由一个充满金属感和现代感的金色大圆盘和形态怪异的蝗虫金属雕刻组成,被称为Chronophage,源自希腊语,意为“时间的吞噬者”。这个昆虫不仅吞噬时间,还会眨眼并在吞食每一秒时发出咯吱声,仿佛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该作品坐落在剑桥国王学院对面的街口,镶嵌在基督圣体学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图书馆外墙上。斯蒂芬.霍金参加了揭幕仪式。


文字、图片:贵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化学与化工学院、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