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宏:《论因明的学科、学术体系》
2024年4月27日下午,由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主办、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赞助的“贵州大学因明论坛”第二讲在贵州大学东校区思贤楼208会议室开讲。主讲嘉宾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与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博士生导师郑伟宏教授,演讲题目是《论因明的学科、学术体系》。讲座由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院长、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任、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顺真教授主持,研究院全体师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顺真教授对郑伟宏教授的学术成就做简要介绍并对他长期以来支持贵州大学量论因明学科的建设和此次莅临“贵州大学因明论坛”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郑伟宏教授讲述了自己数十年研究因明绝学的历程,用切身的经历鼓励后辈学者和青年学生坚守因明研究,并对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正逐渐成为国内因明研究的重镇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讲座共分十个小题。郑伟宏教授指出,因明研究的前提条件是要先搞清楚因明的学科性质。他认为因明是辩论术、逻辑学和认识论三位一体的学问,其学科性质在古因明、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中都有不同的内涵,陈那因明的主体归属于逻辑学科,但它不是纯逻辑,而是论辩逻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展开了关于形式逻辑学科性质的大讨论,因明学科也迫切需要一场形式逻辑学科那样的大讨论,以纠正国内过往因明研究中的一些偏颇。在方法论上,研习因明一定要有一套科学的整体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把握对象的组成要素,还要把握诸要素间的结构和结合方法,进而把握由不同的组织结构所构建起来的整体特性。
在国外因明研究方面,郑伟宏教授认为:舍尔巴茨基的《佛教逻辑》和威提布萨那的《印度逻辑史》虽然开启西方逻辑学界研究因明的潮流,但二者用法称因三相完全代替陈那因三相的观点误导了汉传因明的部分学者。美国学者理查德•海耶斯教授则对陈那因明逻辑体系的研究革故鼎新。海耶斯教授基于梵、藏文献的研究,以陈那晚期著作《集量论》为准绳,结合现代逻辑,以其名著《陈那的推理标记》为代表,正确揭示出陈那因明的逻辑体系,更新了西方因明研究观点,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引领欧美因明研究的新潮流。海耶斯教授在因明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应当为国内研究者所重视。
郑伟宏教授指出当代更加精微的因明研究需要四个基本条件:一是语言方面的要求。印度因明典籍原本是由梵文书写,藏文文献中亦保留了大量的陈那因明、法称因明及其后学的文献,国际学界在近一百年时间里已经积累了许多成果,这要求当代因明研究者要掌握梵、藏、日、英等多个语种,才能更精确地把握因明文本;二是较高的佛学、印度哲学修养。因明作为一种论辩逻辑和论证工具,其论证目的、论证内容等均与佛学义理密切相关,设若不懂佛教哲学以及印度各派哲学,就很难真正理解因明;三是必须熟悉因明基本常识。只有明了因明的学科性质、掌握基本概念,才能在具体研究中游刃有余;四是具备一定的形式逻辑知识。逻辑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因明研究成就的高低,只有具备因明和逻辑两方面的正确知识,研究者才能得到正确的比较结果。以上四个条件表明,目前的因明研究正在呼唤“通才”,只有“通才”才能在未来的因明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演讲后,在场师生就讲座具体内容与郑伟宏教授进行互动交流。本次讲座近三个小时,不仅深入探讨当前因明学界的热点话题,还深度呈现前沿学术观点。郑伟宏教授细致讲解国内外因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勉励青年学子勇攀因明高峰。研究院师生不但拓展了学术视野,更在因明研究专家身上感受到因明学术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激励着大家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进。
文字:汤 伟、张景治、向云锋
摄影:那 贺、喜吉日
审核:顺 真
编辑:程 琼
责编:赵 鹏
编审:刘 颖